• 智博1919





  • EN
   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 如何看待装配式建筑成本偏高
    如何看待装配式建筑成本偏高
    • 来源 :中国建设报装配式建筑 作者:高洋洋
    • 2022-05-26
    • 分享至:

    获取利润是企业发展的最直接动力来源。当前,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成本问题,它影响着企业对待装配式建筑的态度。


    20220526JZDT01.jpg


    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情况究竟如何?在采访和调研中,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答案,大致分为三类 :有的直言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比现浇高;有的表示 ,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总体与现浇基本持平,或者很快就能够持平;还有人说不能一概而论 ,每个项目的情况都不一样,影响成本的因素很多 。


    总体而言,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高于现浇是业内共识。据记者了解 ,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是 ,装配式建筑的平均成本比传统建造方式高10%~20% 。


    一些地方在装配式建筑“十四五”规划文件里也没有回避成本这个问题 。比如上海的规划提到 ,由于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施工环节相对割裂 、设计环节与产业链脱节问题未彻底解决,存在前期方案环节对装配式建筑特点考虑不周、对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程度重视不足的现象,导致后期预制构件拆分困难 、预制构件重复率低、模具与预制构件成本过高等问题,从而带来建造和管理成本的增加。


    武汉的规划提到 ,当地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和模数化程度整体较低,不利于规模化发展及成本控制 。合肥的规划提出建设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,比如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、标准化设计、部品部件生产、质量监管、竣工验收等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创新机制 ,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仍在推广阶段,建造成本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。

    20220531151456456.jpg


    那么智博1919该怎么看待装配式建筑成本偏高的问题呢?其实不妨用系统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来看。首先是系统的观念 。纵观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 ,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 ,装配式建筑带来的成本变化既有增量也有减量,智博1919不能只盯着某一环节中的增量成本。


    增加的成本一般是看得见的直接成本,比如构件深化、专业精细化集成等设计成本增加 ,构件单价费用相对传统方式造价增加,构件运输、堆放成本增加,现场吊装 、分缝处理及灌浆作业成本增加等。而减少的成本大多偏隐性,比如减少了现场抹灰 、开凿和修补 、窗边等细部处理等的成本。另外 ,允许提前预售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,可以减少企业财务成本。


    其次是发展的眼光。装配式建筑成本偏高主要是目前处于推广阶段 ,很多方面发展还不成熟 ,其优势没能完全发挥出来 。比如标准化程度不高 ,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待继续探索,不少地方存在产业链不完整 、产能不匹配等问题。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,尤其是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第二个“五年” ,这些都是重点攻关的方向。另外,建筑工人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,人工成本占比也将不断提高 ,装配式建筑在这方面的优势很快将进一步凸显。


    从全国层面看,“十四五”时期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超过30%。这一比例并不算高 ,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,所以正确、理性看待当前装配式建筑成本偏高问题还是很重要的 。





  •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