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智博1919





  • EN
   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 武汉通报各区2022年度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
    武汉通报各区2022年度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
    • 来源 :武汉市城乡建设局
    • 2023-03-02
    • 分享至:

    市城建局关于对各区2022年度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通报


    各区(开发区)建设局 :


    根据省 、市下达的2022年度建筑节能与绿色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考核要求 ,市城建局结合日常工作实际,对各区(开发区)建设部门年度工作完成情况综合评估,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:


    一、基本情况


    2022年,各区(开发区)高度重视建筑节能 、绿色建筑、装配式建筑以及预拌混凝土(砂浆)的推广应用和日常监管 ,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了各项目标任务,确保全市目标任务超额完成。其中蔡甸区 、武昌区、青山区 、东湖高新区 、黄陂区、东西湖区超额完成任务;江岸区、经开区 、硚口区  、江汉区、汉阳区、新洲区完成任务;江夏区、洪山区基本完成任务 。


    二 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


    (一)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


    全市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% ,新增民用节能分部工程竣工建筑面积2974.69万平方米 。各区(开发区)均完成目标任务 。


    (二)全面推广绿色建筑


    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在设计阶段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100% ;全市新增竣工民用绿色建筑面积2946.98万平方米,竣工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99.07%。各区(开发区)均完成目标任务。


    (三)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


    全市竣工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1024.95万平方米。经开区、黄陂区、东湖高新区、江岸区 、江汉区和新洲区完成情况较好;洪山区、硚口区和汉阳区未完成目标任务。


    (四)预拌混凝土行业治理


    全市预拌混凝土站点绿色生产达标率91%。江岸区 、洪山区 、东西湖区、东湖高新区、新洲区、蔡甸区、黄陂区 、江夏区完成情况较好;青山区、汉阳区、经开区未完成目标任务。


    (五)推动预拌混凝土(砂浆)应用


    全市散装水泥供应量791.33万吨,预拌混凝土供应量3827.56万立方米 ,预拌砂浆供应量244.37万吨,预拌混凝土应用率100%,预拌砂浆应用率100%,在建工程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率100%。各区(开发区)均完成目标任务 。


    (六)既有建筑节能改造


    全市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面积为475.69万平方米 。江汉区、汉阳区 、江夏区、硚口区完成情况较好;洪山区和经开区未完成目标任务。


    (七)发展装配式建筑


    全市新建装配式建筑建筑面积1704.50万平方米。各区(开发区)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。


    (八)新增建筑节能能力


    全市新增建筑节能能力达到54.7万吨标准煤。东西湖区、洪山区 、江夏区完成情况较好 ;黄陂区 、经开区和汉阳区未完成目标任务。各区(开发区)目标完成情况见附件 。


    三 、主要做法和特点


    (一)细化目标任务,推动工作落实


    在落实年度目标工作中,各区(开发区)认真谋划、统筹安排、分工明确 、责任清晰,全力推动各项工作 。其中,蔡甸区 、武昌区 、青山区在建筑节能 、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全方位发力 ,取得良好进展;东湖高新区、黄陂区采用多部门联动方式 ,促进各项工作。


    (二)强化监督管理 ,提升执法效能


    在贯彻执行新标准、新政策中  ,各区(开发区)不断强化服务意识,从项目的立项开始为企业提供全过程跟踪服务,主动宣传推广绿色建筑星级标准、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要求、装配式建造方式等相关政策,督导项目落实现行标准,并通过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等方式,及时发现问题、及时整改问题,建立了适合行业发展的监管体系。


    在开展预拌混凝土行业专项整治中,各区(开发区)不断完善监管体系,通过日常巡查 、不定期抽查和专项检查等方式 ,不断加强预拌混凝土站点绿色生产 、质量行为 、车容车貌、疫情防控 、扬尘治理等方面的管理 。其中 ,蔡甸区通过质量安全月活动,联合区质量监督部门加强施工现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;青山区召开全区预拌混凝土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作会,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水平。


    (三)强化工作措施,促进行业发展


    在推进绿色建筑方面,各区(开发区)积极推动现有项目申报绿色建筑星级标识 ,全市累计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18个 ,新增高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8个。其中 ,蔡甸区 、黄陂区、经开区、东西湖区、武昌区、青山区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星级标识申报工作,均有2个及以上项目取得标识、且有1个为高星级项目。


    在建筑节能方面,各区(开发区)积极引导项目开展超低能耗(近零碳)试点示范工作,全市超低能耗试点示范建筑面积达58.02万平方米。其中,汉阳区紧抓重点项目,新增超低能耗试点示范建筑面积达28.44万平方米。


    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方面,各区(开发区)在施工图设计说明 、工程监督告知书 、节能信息表中严格落实了可再生能源应用相关要求,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,全市竣工建筑面积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占比达34.46%。其中 ,武昌区积极探索新模式,利用工业电厂余热,扩大小区供暖范围,供热面积达29.49万平方米  ;东湖高新区太阳能光热 、空气能热水及浅层地热建筑应用超130万平方米 ;青山区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超3.7MW。


    在推动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精细化管理方面,各区(开发区)积极落实“行业综合治理两年行动”和“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方案”要求 ,推动绿色生产水平整体实现大幅提升,全市站点绿色生产达标率已由2021年底的77.7%增至91% ,星级标识站点已由2021年底的9家提升至了50家 。其中,汉阳区改进工作方法,绿色生产标识取得率达到69%。


    在推广装配式建筑方面,各区(开发区)把控关键节点 ,从立项把关 、土地供应、施工许可、项目图审、竣工验收等环节 ,全面推动项目实施装配式建造 ,着力推动了装配式部品部件在市政工程项目中的使用。在普及装配式建造方式的同时,鼓励申报示范项目 ,充分发挥引领作用,全市装配式建筑工程示范项目27个。其中,江汉区、武昌区开拓工作思路,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完成值超年度目标任务25%以上;东湖高新区、洪山区、蔡甸区各有一个A级及以上示范项目。


    (四)加大宣传力度,倡导全民节能


    在宣传培训方面,各区(开发区)积极宣传装配式建筑 、建筑节能、绿色建筑等新标准 、新政策、新要求 ,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。汉阳区 、蔡甸区在节能宣传周活动中以展板、发放材料等方式进行宣传 ,共发放500多册;江夏区举办专业培训会,共计300余人参加培训。


    四、存在主要问题


    (一)绿色建筑方面


    一是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较少,政府投资工程、公益性公共建筑 、大型公建示范带头效应不强。


    二是绿色建筑工程验收工作中,贯彻落实《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》(DB42/T 1319-2021)力度不够。


    (二)预拌混凝土(砂浆)方面


    一是预拌混凝土(砂浆)生产站点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程度不高 ,《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》(WST-ZL-A1-2022)应用普及率不高 。


    二是预拌混凝土企业申报星级标识积极性不高,获得星级标识企业的占比不高。


    (三)装配式建筑方面


    一是装配式建筑发展不平衡,部分项目未按装配式建造,没有做到应做尽做。


    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储备相对滞后,设计人员在标准化设计和深化设计能力上不够,施工管理人员在技术统筹能力上有所欠缺 ,懂设计 、会施工、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。


    (四)信息资料收集报送方面


    建筑节能、绿色建筑 、装配式建筑 、预拌混凝土(砂浆)等各类信息及月度、季度、年度报表报送的及时性不够、标准化程度不高。


    五、工作要求


    (一)做好顶层设计 ,强化目标管理


    各区(开发区)应按照省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,强化管理措施,形成了以年度目标为重点的工作机制 ,结合实际  ,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,优化工作路径,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。


    (二)加强监督检查,规范行业发展


    各区(开发区)应严格执行国家、省、市发布的现行政策标准,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管理 ,通过日常巡查、专项检查、行政处罚和不良行为公示等方式,推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。


    (三)加大宣传培训,强化节能意识


    各区(开发区)应加强优质项目和典型做法的宣传力度,充分依托互联网+ 、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 ,开展政策宣传、成果推介等活动 ,营造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。


    附件:2022年度各区建筑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


   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

    2023年2月28日

    附件:2022年度各区建筑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.xls






  •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