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智博1919





  • EN
   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 上靠“天”下靠“地” 让房子“绿起来”——走进我国首个近零能耗办公建筑
    上靠“天”下靠“地” 让房子“绿起来”——走进我国首个近零能耗办公建筑
    • 来源 :经济参考报
    • 2024-08-20
    • 分享至:

    晒“日光浴”就能供热制冷 ,“吹过你的风”来自地表下五六十米,建筑总用能仅为北京市同类建筑能耗的20%左右……这个暑假 ,北京市朝阳区一座外观并不起眼的四层小楼,吸引了众多研学团前来打卡,这便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示范楼(以下简称“示范楼”),也是我国第一个近零能耗办公建筑。


    什么是近零能耗?“所谓近零,就是单位平米能耗接近于零 。”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性能建筑研究中心总工李怀介绍道,在这个4025平方米的空间里 ,当时集成了世界前沿的节能低碳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,充分向自然取能,实现节能减碳目标 ,如利用地源热泵、太阳能光热及光伏 、水蓄冷等多种可再生能源以及高性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体系、自然通风、自然采光,智能控制系统等 ,来极大降低建筑单位平米能耗。


    跟随她的脚步,记者来到了楼顶,只见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集热管整齐地排列在屋面,足足有225平方米,这是2014年亚洲最大的太阳能空调系统 。


    “管道里装满水等介质,太阳光照射到集热器上 ,能量就转移到水中 。而夏天,智博1919则通过一些化学手段 ,将热转化成冷,通过冷水的不断循环给屋里降温 ,这就是所谓的太阳能空调系统。”李怀比划着说 ,这套太阳能空调系统几乎不耗电。冬天,当集热器水温达到一定温度时 ,热水就可以直接输送到楼内,直接给屋里供暖了 。


    “没有太阳的时候怎么办?”


    “还有一套系统实时准备着,这就是智博1919楼的另一套能源系统——地源热泵系统。”


    问答间 ,李怀带着记者来到了一层能源站机房。在这个被称为示范楼“大心脏”的地方 ,冷热源设备整齐排布,数十条供回水管道纵横交错。其中 ,墙边一排黑色的管道,它就是地源热泵中的地源侧部分,管道深入地下数十米深,从浅层土壤中获取能量给到热泵主机,为大楼制冷和供暖。


    “可以说 ,太阳能空调系统是利用‘天’,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‘地’,两套系统通过智慧能源运维管理平台相互配合 ,根据室内需求和室外环境参数来实时调整运行状态,时刻为整栋楼的供冷供热做好保障 。”李怀说 。


    在这座示范楼里,“黑科技”远不止于此。例如,建筑师不仅利用可再生能源供冷供热 ,还向太阳“借”光,用楼顶的聚光罩聚集阳光 ,再通过灯罩背后的管道引到楼内,就可以照亮房间。同时 ,借助光伏玻璃幕墙 ,将大楼变成了特殊的“发电机” 。此外,应用高性能的门窗来降低传热系数,提高气密性,发挥“保温屏障”作用。


    示范楼从2014年运行以来,截至目前的实际运行数据表明,该项目采暖 、供冷及照明年均能耗为23.6kWh/m2a,也就是每平方米一年的耗电量约23.6度电,仅相当于北京市同类项目的1/5,年CO2减排量约216吨,相当于年种植12000棵树,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碳效益。在实现近零能耗的同时 ,该建筑也是“零碳”建筑先锋!


    据了解,诸如此类的净零能耗建筑已在全国推广了56.4万平米 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全面开展国内外绿色建筑推广应用 ,拉动了设备产品、绿色建材、能源应用、装配式建造、技术服务等30多个上下游产业发展,市场总规模已达3.4万亿元。





  • XML地图